常用的中藥飲片是中成藥生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中藥飲片多以草本·木本·動物為原輔材料,來源廣泛而且種類繁雜,質地,規格均有嚴格的標準,在儲存中容易發生變質,不僅帶來經濟上的一些損失,更使得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因此,中藥飲片的養護及有效的儲存方法,成了中藥學界熱議和探討的課題。
1、分類:為了便于分別養護,應將在庫藥材、飲片按其特性劃分為易霉變、蟲蛀、變色、泛油、散失氣味、風化、潮解、升華、揮發、粘連、腐爛等類型。
2、制定養護計劃、方案:
針對不同品種、類型、性能,結合企業倉庫實際,制定養護計劃、方案。養護方案應明確:
2.1、養護原則: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2.2、存放位置:根據倉庫環境和設備條件,根據各種藥材、飲片需避光、防潮、防壓、防凍、防鼠等不同要求,將藥材、飲片置放于適宜的地方。
2.3、重點養護時節:較易發生霉變、蟲蛀、泛油的黃梅天、三伏天等季節。
2.4、重點養護品種:
2.4.1、易霉變、蟲蛀、變色、泛油、散失氣味、風化、潮解、升華、揮發、粘連、腐爛的藥材和飲片;
2.4.2、珍貴藥材和飲片;
2.4.3、貯存期較長的藥材和飲片。
2.5、養護周期:一般品種3個月,重點品種1個月。
3、養護:按照養護計劃、方案,采用傳統及現代養護方法,科學地對在庫藥材、飲片進行養護,以保證藥品質量。養護方法主要有:
3.1、干燥養護方法:干燥可以除去中藥中過多的水分,同時可殺死霉菌、害蟲及蟲卵,起到防治蟲、霉,久貯不變質的效果。
3.1.1、攤晾法:也稱陰干法,即將中藥置于室內或陰涼處所,使其借溫熱空氣的流動,吹去水分而干燥,適用于芳香性葉類、花類、果皮類中藥等。
3.1.2、高溫烘燥法:對含水量過高的中藥,可以采用加熱增溫以去除水分,所用方法有火盆烘干、烘箱烘干與干燥機烘干三種。此法適用于大多數藥材。
3.1.3、石灰干燥法:凡中藥容易變色、價值貴重、質量嬌嫩、容易走油、溢糖而生霉蟲蛀、回潮后不宜曝曬或烘干的品種如人參、枸杞子、鹿茸等,可采用石灰箱、石灰缸或石灰吸潮袋的干燥法。
3.1.4、木炭干燥法:先將木炭烘干,然后用皮紙包好,夾置于易潮易霉的中藥內,可以吸收侵入的水分而防霉蟲。
3.1.5、翻垛通風法:翻垛就是將垛底中藥翻到垛面,或堆成通風垛,使熱氣及水分散發。一般在霉雨季節或發現藥材含水量較高時采用此法;并可利用電風扇、鼓風機等機械裝置加速通風。
3.1.6、密封吸濕法:利用嚴密的庫房及缸、瓶、塑料袋或其他包裝器材,將中藥密封,使中藥與外界空氣隔絕,盡量減少濕氣侵入藥材的機會,保持中藥原有的水分,以防霉變與蟲蛀。加入石灰、硅膠等吸濕劑以吸潮,兩者結合應用,更能增強干燥防蟲霉的效果。貴重中藥最好采用無菌真空密封。
3.5、對抗同貯養護方法:
即將一種中藥與另一種中藥一起貯存,利用不同性能的中藥具有相互制約蟲害的作用來進行中藥貯藏保管的一種養護方法。
3.6、氣調養護方法:
即在密閉條件下,人為調整空氣的組成,造成一低氧的環境,抑制害蟲和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及中藥自身的氧化反應,以保持中藥品質的一種方法。
4、養護檔案:建立健全重點養護品種的養護檔案。
5、養護檢查記錄:根據藥材、飲片的流轉情況,定期對在庫藥材、飲片進行有計劃的質量檢查,做好檢查記錄。
6、有關問題的處理:
6.1、對養護檢查中發現質量可疑的藥材和飲片、由于異常原因可能出現質量問題的藥材和飲片、以及在庫時間較長的中藥材,應抽樣送藥品檢驗機構檢驗。
6.2、在庫養護中發現藥材和飲片有質量問題時,應立即暫停發貨,設置標識,并報告質量管理部復查處理。